癥狀:
本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續存在先占觀念,認為自己患了某種或多種嚴重的進行性疾病或目前尚未被認識的軀體疾病。患者表現為過分關心自身健康和身體的任何輕微變化,并做出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釋。疑病癥狀可為全身不適、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礙,甚至是具體的疾病。癥狀表現多種多樣,有的定位清楚,描述清晰如肝臟腫脹感、胃腸扭轉的體驗、頭部充血感、咽喉部堵塞感等,有的則體驗到定位不清楚、性質模糊的不適感。
疼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就部位而言,以頭、頸、背、胸部居多。軀體不適癥狀可涉及不同器官,如惡心、反酸、腹瀉、心悸、胸痛、呼吸困難等。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別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狀異樣,還有訴體臭或出汗等。常伴有焦慮、憂慮、恐懼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癥狀。患者對各種陰性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保證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堅持自己的疑病觀念,繼續到各醫院反復要求檢查和治療。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問題,以至于明顯影響到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
病因:
1.人格基礎
孤僻、固執、內向、過分關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戀、興趣狹窄、膽怯、脆弱、暗示性強的人格特征可成為疑病癥發病的人格基礎。
2.社會環境因素
得知自己親屬或朋友死于某種嚴重疾病,就會懷疑自己也步其后塵。見到別人得肝癌,就會覺得肝區不適。醫生的不恰當言論,過多的醫學儀器檢查,不必要的過分治療,不必要的手術等等都可能促進疑病觀念的產生。
3.軀體因素
處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現一些軀體感覺上的變化和自主神經不穩定的癥狀,如心悸、潮熱、生殖器官的發育或萎縮等,對這類生理現象的不合理認知會促成疑病觀念的產生。
4.心理因素
有人認為此病起因于知覺和認知異常。患者的認知系統會對一些軀體感覺和變化做出不恰當的解釋,導致疑病觀念。
專家建議:
本病多在50歲以前發病,為慢性波動病程,男女均可發生。
當今癌癥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使得一部分 人對癌癥的發生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心理,即我們今天所談的恐癌心理。恐癌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
盲目懼怕、擔心、懷疑自己患癌癥的心理,通常是由于受自己的親人或身邊的同事鄰居朋友死于癌癥的刺激造成,好像生活在到處是致癌物質的世界中,每天都受到臨癥的威脅,從而產生的一種不健廉的心理狀態。
適度恐癌是好事,能喚起人們對癌癥的警惕,激起征服癌癥的決心,自覺抵制致癌因素。但俗話說,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都要有個度,這種心理過頭了就是心理疾病——疑病癥。疑病癥是過分恐懼自己會患癌癥,并四處求醫,經醫學檢查的陰性結果也無法消其疑慮。這種心理導致心緒不寧、坐立不安、吃不香、睡不著等軀體癥狀,又會影響工作和學習,社會功能受損,從而導致神經內分泌活動紊亂、器官功能活動失調,并使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監視功能咸弱,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作用,易導致癌細胞轉化和突變。有報道說,武漢的一位女編輯發現罹患癌癥時對朋友說:“越怕越有鬼。“她母親死于直腸癌,總是怕自己也被癌糾纏,結果真的罹患直腸癌。
因此濱州康寧醫院提醒公眾,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癌癥,一方面要積極改變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適當鍛煉,合理營養,定期檢查,另一方面要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的心態,即便是家族中有癌癥患者,也沒有必要整天恐懼不安。